市应急局关于对市政协七届三次会议保障我市化工园区“大安全”提案(第20240025号)的答复
文章来源: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科 | 添加时间:2024-06-25 |
常戬提案者:
您提出的关于保障我市化工园区“大安全”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聚焦政策法规,提升化工行业本质安全水平
一是严格落实《化工园区建设标准和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和《化工园区安全风险治理导则》要求。秉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严格准入,规范管理的基本原则,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产业集聚、布局集中、用地集约原则,规范化工园区选址,完善化工园区规划体系,合理调整园区产业规划,明确“四至”范围和周边土地规划安全控制线,严格规划区域功能,优化安全布局,提升应急保障能力。二是强化源头管控。严禁列入淘汰落后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艺技术装备目录的、不成熟工艺的、不符合安全生产标准规范的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进园入区。新建危险化学品生产建设项目采用国内首次使用化工工艺的,应经过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安全可靠性论证,严密防控化工产业转移安全风险。三是加大安全监管体系资金投入,加快推进安全生产与应急一体化管理建设,全力打造D级化工园区。根据部、省两级对我市三个化工园区按照《导则》评估,我市三个化工园区均达到C级(一般安全风险),具备承接化工项目新、改、扩建资格。其中高新区化工园区获批中央财政专项资金1500万,经开区化工园区获批中央财政资金补贴750万用于加强化工园区建设。按照全市整体规划,计划2024年底至少打造一个D级化工园区,2026年底三个化工园区全部达到D级。
二、聚焦科技赋能,助力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葫芦岛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和高新区产业开发区化工园区均已在《化工园区安全风险智能化管控平台建设指南(试行)》平台建设的基础上,结合园区实际特点建设具有园区特色的智能安全管控平台。打渔山化工园区因现有危化企业较少,平台建设进度相对较慢,处于招标和设计阶段,预计2025年3月底前投入试运行。智能安全管控平台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AI)、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化工园区安全风险管控深度融合,通过安全基础管理、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双重预防机制、特殊作业管理、封闭化管理、敏捷应急、气体探测和大范围速扫等应用系统,实现对园区企业基本情况、装置开停车、园区风险分区、重大危险源、风险隐患、报警分布、特殊作业、人/车/物流、公共区域异常情况、应急救援等多形式、多模式、多维度的可视化监测预警、统计分析和智能化管控调度。建设化工园区安全风险智能化管控平台,推进化工园区安全风险管控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以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为目标,突出安全基础管理、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特殊作业管理、封闭化管理和敏捷应急等基本功能,强化感知、网络、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信息共享、上下贯通,推动科技创新、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安全生产在园区内外的渗透及融合发展,实现不同企业、不同部门、不同层级之间的协同联动,加快化工园区安全发展高质量发展。
三、聚焦工作机制,推动化工行业监管协同联动
为加强化工园区应建立健全行业监管、协同执法和应急救援的联动机制,协调解决化工园区内企业之间的安全生产重大问题,统筹指挥化工园区的应急救援工作,市安委办2022年印发《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对葫芦岛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化工园区全行业监管、协同执法和应急救援联动机制>的通知》,统筹做好安全监管、执法和应急救援工作,指导园区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推进化工园区安全整治提升,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后续市安办将牵头建立经开区、高新区和打渔山化工园区三个化工园区联动机制,加强协调企业工艺处置队伍和消防救援队伍联动。同时,在现有企医合作的基础上,加强化工园区之间、同类型企业之间医疗力量共享机制建设,为葫芦岛打造绿色千亿级基础化工和精细化工产业集群提供大安全屏障。